古生物学报简介
《古生物学报》(CN:32-1188/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古生物学报》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古生物学动态和学术讨论,介绍古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国内、外重要古生物论著的简介和评述等。近年来,以最先和多次刊载有关“澄江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等重要论著而被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专著广为引用。
杂志文章特色
1《古生物学报》提要以第三人称写,关键词一般不超过8个词组,每篇文章(包括插图、表、参考文献、外文提要)不超过2万字,不连载。简报1000字以内为宜。
2《古生物学报》投稿要求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的译名等均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书写。
3《古生物学报》插图图名及其说明须中英文对照,选用六号字,中英文内容分段排。插图和图名及其说明排入同一页,最大实用面积为17cm×24cm。图中文字与插图大小要协调。
4该刊不单独排列图版。所有化石图片均应制作成插图,安排在正文的适当位置。图示标本须有标本登记号及保存地说明。
5提交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编排的稿件电子文档。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研究论文,琥珀研究进展(专题),评述论文,研究方法,青藏高原研究进展专题,会讯,学会讯息,特约论文,新闻,简讯,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90周年,研究讨论,专辑序言,书讯,研究综述,新书介绍,会议信息,亮点论文,封面论文,人物纪念
摘要:袁金良等(2014)发表的《论寒武系馒头组三叶虫群星虫属(Asteromajia)》一文中,将我国以往所描述的4个属(KochaspisResser,1935,AsteromajiaNanandChang,1982,HsuchuangiaLuandZhuinQiuetal.,1983,BagongshaniaLininQiueta1.,1983)及对应的15个种,归并为l属7种。文中作者通过对原4属15种的属征和模式种特征进行相互对比研究,重新归并为2属6种.
摘要:文中阐述了Kunmingaspis属模式种在鉴定中出现的问题,即将难以观察辨认的性状连接关系简单地当作确切的分类依据,造成非规范化的系统描述。指出张文堂(1964)区分Kunmingaspis和Yuehsienszella两属特征显著差别之一的“眼脊内侧由头鞍的前侧角向外伸出”的论据不可靠,应改正为头鞍前叶或头鞍前外缘是否壮大或弯曲状态。Jell和Hughes(1997)延用并根据两属的模糊概念,在没有全面考察King(1941)标本头尾性状组合的情况下,将Ptychopariasakesarensis归入Yuehsienszellaszechuanensis欠妥。文中通过描述采自云南宜良县上伍营龙肇寺东山坡寒武系第二统上部至第三统下部陡坡寺组下部的新材料,分析P.sakesarensisKing,1941和Yue—hsienszellaszechuanensis(SuninLu,1939)的形态差别,证明KunmingaspisyunnanensisChang,1964为P.sake—sarensis晚出异名。故Kunmingaspis属的模式种应更名为Kunmingaspissakesarensis。文中还简单地论述了早期褶颊虫类分类的相关问题。
摘要:华北辽东本溪寒武纪三叶虫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蜕壳标本完好地保存了头盖向下翻转的蜕壳状态,为寒武纪Redlichia的蜕壳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此标本自由颊未保留,胸尾相连,头盖与胸部分离,头盖向下翻转,基本保持原位,为原地埋藏的蜕壳标本。蜕壳过程如下:面线裂开,头盖耸起卷曲并翻转,与胸部分离,胸部扭动,虫体摆脱老壳向前爬出。此蜕壳方式在McNamara(1986)报道的澳大利亚寒武纪Redlichia的蜕壳类型中并未出现。
摘要:贵州东部寒武系杷榔组发育,化石丰富,产有杷榔动物群;其中掘头虫类、莱德利基虫类三叶虫保存好,序列完整,提供了研究这些类群属种个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本文据杷榔组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Walcott,1905)的300多块标本的分析数据,详细讨论和重点研究了其从幼虫期、分节期至成虫期个体发育特征,分析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个体发育演化趋势。丰富了R.(Pteroredlichia)chinensis个体发育的资料,对莱德利基虫属种厘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提供了属种分类对比的重要证据。
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重庆石柱漆辽剖面奥陶系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牯牛潭组至凯迪阶(Katian)宝塔组的牙形刺序列及其对比。牙形刺序列由上而下可分为:宝塔组Hamarodusbrevirameus生物带和Amorphognathussuperbus生物带;大田坝组的Baltoniodusalobatus,Baltoniodusvariabilis和 生物带;牯牛潭组的Yangtzeplacognathuscrassus生物带和Lenodusvariabilis生物带。其中Hamarodusbrevi-rameus生物带至Baltoniodusalobatus生物带上部为凯迪阶,B.alobatus生物带下部至Yangtzeplacognathusjianyeensis生物带上部为桑比阶(Sandbian),而Yangtzeplacognathusjianyeensis生物带下部,Yangtzeplacog—nathuscrassus生物带和Lenodusvariabilis生物带归入达瑞威尔阶。根据文中所识别的牙形刺序列,该剖面显然缺失了达瑞威尔阶中上部的牙形刺生物带如Pygodusserra生物带(即Yangtzeplacognathusprotoramosus和yfoliaceus生物带), 生物带。因此,在重庆石柱漆辽剖面奥陶系牯牛潭组和大田坝组之间的地层是不连续的,存在一明显的沉积间断,缺失了相当于牯牛潭组标准剖面中上部的地层(达瑞威尔阶中上部)。而这一沉积间断所发生的时间正好与达瑞威尔中晚期全球海平面下降相吻合。
点评详情